紫砂那些事——苏州古玩城入驻藏家汤强
发布时间:2013/1/30 点击次数: 6998
        唐伯虎有个宜兴朋友叫吴颐山,吴虽是进士,但在历史上不算有多大的名头。倒是他的书童供春,名气不是一般的响。据说吴颐山未中进士前,在宜兴金沙寺读书,书童供春觑见僧人将制作陶缸的泥弄细,做成茶壶,便暗暗学习,制得“栗色暗暗如古金铁”的茶壶。这就是后来风行的紫砂壶,也叫供春壶。从这个故事看,紫砂壶的首创是那个僧人,不过僧人无名,供春被后来看成是紫砂壶鼻祖。

        当然这只是故事的版本之一,故事让历史有些模糊,却也更加美丽。汤卫强的金沙阁便是因这个故事而命名,给他写牌匾的,是著名画家吴羊攵木。

        汤卫强上世纪80年代就在十全街开工艺店,主营便是紫砂壶。那会儿紫砂壶很流行,远的如台湾近的如上海,都有收藏爱好者在苏州市场寻寻觅觅。汤卫强瞧准时机,紫砂壶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他也常常直奔宜兴,从那里引入各个档次的壶,还认识了不少的制壶人。

        后来紫砂壶价格高了,在苏州也不那么好卖,汤卫强就想到转型。几年的生意做下来,他渐渐对紫砂壶造型掌握了一些门道,觉得古代紫砂壶的造型设计、技艺水准更高,而且长久使用后的自然包浆更有味道。于是汤卫强自然而然涉足老壶收藏,并且旁及其他各种古董门类。由于勤学多思,在实践中注意学习,几年后他便炼就了很好的眼力,成为精通各类古玩的行家,在苏州古玩收藏界颇为有名。

        汤卫强不需要在十全街做工艺生意了,他的金沙阁也来到了定慧寺巷和园外苑市场,如今又立足新落成的苏州古玩城,专营古玩。里头的布置和藏品,都颇为精彩。  尽管如今涉猎广泛,汤卫强对于紫砂壶还是情有独钟,毕竟这么多年感情在那儿,关于紫砂的故事也有一堆了。譬如上世纪90年代的一件事情。有个朋友想谋份职业,请汤卫强做参考,汤卫强觉着当时古玩行业挺有捡漏的机会,就建议他到市井里巷第一线跑跑,挨家挨户收古玩,兴许能碰到好东西。结果那人真去了,而且没几天就来汇报:

       “见一紫砂壶,款为顾景舟,要拿下吗?”

        “拿啊,只要东西是真的,当然要拿!”

        “值多少钱?”

        “如果没坏掉,我出四万。”

        这记浪头大了,当时的四万那!

        那朋友兴冲冲,火速去拿。

        拿来的紫砂真正是好,壶完好,还配有四个杯子,杯子两个有残两个完好。顾景舟的款。可靠。

        那个朋友花100元,转手给汤卫强就卖了4万。就此掘到第一桶金,不久也开出了古董店,直到目前都经营得有声有色。走上古玩之路,他至今还感激汤卫强。

       汤卫强那套紫砂壶也没藏太长时间,做生意有利润就行了,两年后这套壶也就转藏了。

        听起来有些遗憾的,这套东西要是搁到现在,换栋像样的房子不是难事。但对于做古玩的人说,这也司空见惯,因此汤卫强说起此事十分平静。

        关于顾景舟可以多说几句。紫砂作品中,仿古紫砂壶是很大的构成部分,前人结合紫砂的实用功能,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,设计并制作出许多几近完美的紫砂标准款式。或许由于这些紫砂壶太优秀了,不停有人模仿,可是造型就摆在那里,为啥仿来仿去,总仿不出古人那种味道?汤卫强说,仿古茶壶最能做出古韵的,正是顾景舟。这说明,大多数人并没真正理解古人造壶的用心,而顾景舟却是不断深入研究。事实也如此,顾景舟眼界宽境界高,他比大多数同行都重视学习而且更会学习,他时常去博物馆学习观察,眼睛仔细盯着的甚至不仅仅紫砂,还有其他古物。显然,他着眼点放在了各个时期的设计思维和造型规律,把古物的设计原理参透了,知道了怎样的造型为美,顾景舟也就能活学活用,他所仿制的紫砂壶,自然高人一筹。

        汤卫强认为,收藏紫砂,最基本的要学会看造型,懂得何为气质何为美,有细微处感知好坏的能力,这样才能辨识紫砂的档次和级别。当然对于紫砂高手而言,壶上每一枚印章和落款都要尽可能知晓,这样才不至于错失好东西。

两把清代的瓜棱壶造型美观,繁简得度

 

汉方壶

壶体为高四方体的,称为汉方壶。汉方壶各个平面一般都处理成向外鼓的形状,也就是有弧面,但这把壶以平面直线为基调,别具韵味。

这套壶为现代名家制作,造型也比较有现代意味。


“三年不开张” 的时代过去了
———他这样看古玩交流新趋势

        多交易

        三年不开张,开张吃三年。这是旧时古玩行业生动形象的一句话,说的是古玩店交易不活跃,有时候三年都不做一单生意,但一旦做到一笔就能吃够三年。虽说有些夸张,但也有其合理性———上等的古玩资源很少,有些宝贝不能轻易卖,除非卖个极好的价。

        那会儿古玩市场是封闭的,小范围的,行里交流,藏家收藏,没那么多投资者,没那么快的转手频率,更没那么广阔的市场。一件藏品一旦卖了,如同石沉大海看不到了。因此古玩惜售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    可如今收藏环境变了,汤卫强觉得,古玩店按照“三年不开张”这种模式,固然也能存活,但生意很难做大。

        他说,如今的古玩交易,古玩资源挺丰富的,只要有钱不愁没有东西买。看到好的古董,觉得有市场潜力,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,大胆买进。找到下家以后,“也不要舍不得卖,因为市场上好东西不少,卖到的钱完全可以做下一次投资。”如此增加交易频率,古玩店才有做大做强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 当然,古玩交易的特色在于,未必每一次交易都是合算的,因为卖掉这一件之后,可能花更多的钱去进货买另一件。所谓“卖了碗混沌,吃了碗面”。但这也没办法,只有周转起来,流动起来,才能积累眼光,积累客户,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,得到更多的宝贝。

        更透明

        古玩交易常给人神神叨叨的感觉,局外人以为骗局多,很容易买到假货。这种担忧,无疑阻碍了圈外很多人涉足古玩收藏。之所以给人这样一种印象,很大程度其实是市场自身引起的。这三十年来,中国的古玩市场总体而言还是低端的,确实充斥着赝品和谎言,甚至做局。

        但可以看到,随着几波起起落落的调整,近几年整个古玩交易气候已发生变化。真正完善的古玩市场,真正做得好的古董商,无不是卖真货的,并以经营假货为耻。因为这个市场越来越透明,大家都有足够的渠道,去了解自己购买的古玩是真是假。

        为了适应市场交易的透明化,古玩商更要做真货,更须讲信誉。汤卫强认为,随着市场透明度越来越高,将来踏入收藏领域的人无疑将越来越多。

 
下一篇:苏州古玩城首届文物博览会暨试营业盛大开幕
上一篇:文化精髓之漆器工艺 返回>>
 

企业邮局 | 后台管理

版权所有:苏州工业园区联合投资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0255号 技术支持:仕徳伟科技